为统筹做好学院2025年本科生迎新工作和入学教育工作,按照《大连海洋大学2025年本科生迎新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最新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迎新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创建安全健康温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扎实有效地做好迎新和新生入学教育各项工作。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本科生迎新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组 长:刘宪杰 于吉鲲
副组长:唐 珏 戴世新 姜 洋
成员单位: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部、纪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团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保卫科、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离退休工作处、各系(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
各系成立本单位迎新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组,组长由系党政主要领导担任。
三、新生开学报到安排
2025年我院计划招收本科生1387人,瓦房店校区报到地点设在瓦房店校区操场区域。学院定于8月29日报到,学生9月1日开始军训,9月22日正式上课。
四、报到前的准备工作
(一)宣传工作
1.宣传部全面更新校园内宣传载体,设置拱门、条幅空飘等宣传品;通过微信、微博、学习强国号、抖音、快手等融媒体平台,做好及时快速、全面深入报道迎新工作的准备工作,负责校园迎新宣传氛围营造及迎新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于8月28日前完成。
2.学生处负责迎新场地宣传布置及相关协调工作,各系负责本系迎新场地宣传布置和迎新入学教育区域专业教育布展工作,于8月28日前完成准备工作。
3.团委负责迎新广播宣传、迎新车辆的宣传片播放等校内外接待宣传工作,于8月29日开始。
(二)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
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学生宿舍设施的安装、维修工作,负责新生饮食的准备工作,于8月26日前完成。
各系负责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卫生清理工作。以上工作8月27日前完成,新生8月28日起可以入住。
(三)接待准备工作
1.各系负责本单位迎新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宿舍分配方案的制定,于8月22日前完成,交学生处备案。
2.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按照学校2025版《学生手册》开展学院2025版《学生手册》修订工作并按时提交学生处,由学生处负责2025版《学生手册》汇编、印制及发放。8月26日前完成。
3.保卫科负责迎新大巴车、私家车以及工作车辆进校路线、停车区、安保设备等工作的准备,于8月27日前完成。负责新生报到期间校园秩序维护,设置私家车停车区和大巴车乘降点,重点区域在校门口;负责校园周边区域交通的管控和接站安全保卫工作,于8月29日开始。
4.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统筹做好宿舍钥匙发放和保管。于8月27日前完成。
5.学生处负责向相关部门、各系提供录取新生电子名册,于7月20日前完成。学生处统筹负责指导各系统计生源地贷款办理情况、服装选用情况等,于8月18日开始。学生处负责军政训练教官用餐、住宿安排,于8月23日前完成。
6.参与迎新的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迎新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于8月21日前完成。
(四)开学准备工作
1.党政办公室负责新生开学典礼,学生处、团委、各系配合。
2.教务处负责新生教室安排和迎新教室借用,教材的发放,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桌椅配备,各系配合。
3.学生处牵头负责新生入学复查工作,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学籍,各系、各单位配合。
4.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新生入学体检工作,学生处、各系配合。
5.保卫科负责新生消防安全教育、反诈知识与法制安全教育,学生处、各系配合。
6.团委负责战伤、应急救护训练,学生处、各系配合。
7.图书馆负责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各系配合。
8.各系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和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
9.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新生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处、各系配合。
五、新生报到接待工作
(一)报到时间
8月29日专升本学生报到开始办理入学手续。报到具体时间为当天7:00-19:00,报到期间各系安排好接待人员。
(二)报到地点
1.各系迎新办公处:瓦房店校区操场区域。
2.联合迎新办公处(相关部门办理手续):主教学楼一楼西侧教室。
(三)报到流程
学生在所在系报到结束后,领取报到证、住宿证到寝室楼值班室登记后,领取寝室钥匙入住寝室,安顿后,需要现场办理交费等相关手续的学生由军训教官统一带队到主教联合迎新办公处办理。
(四)报到接待工作
1.校内接待
(1)学生处在办公楼设立新生绿色通道接待处(109室);各系安排专人负责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
(2)计划财务处负责收取新生(未提前缴费或缴费不成功的)学费、住宿费,办公地点在主教学楼联合迎新办公处。
(3)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办公地点分别在医务室、迎新现场和火车站接站点。
(4)保卫科负责维护校内迎新秩序、安全保卫、自行到校新生入校及来校车辆的调度,加强新生家长车辆进校期间的管理;加强寝室楼内及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校园安全。
(5)各系负责新生的接待和报到手续办理。组织新生登记、分配学生宿舍。要简化报到程序,让新生满意家长放心。在新生报到时,要核验学生的身份,确保人证一致;做好未报到和保留入学资格等学生的信息统计,新生报到和未报到信息审核、确认及上报。
(6)团委负责提供礼仪服务,服务地点在校门口。
(7)党政办公室负责对外联络和接站车辆安排。
2.校外接待
由团委牵头,保卫科、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学生处配合,负责瓦房店火车站、汽车站的接站及应急处置工作。
六、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始,要创新实践好“红·绿·蓝”思政育人工程,将红色基因、绿色发展、蓝色理想理念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提高综合素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贴近大学生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又红又专、知海爱海、知农爱农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
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引,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题主线,根据爱国主义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活动内容。举办“中国梦•强军梦”爱我国防演讲比赛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弘扬国家大义与民族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三)党史学习教育
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确保高标准落实和常态化开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持续用好、用活各类红色革命资源,通过思想引领、理论宣讲、文化融入、实践养成等形式,让学生读懂一个百年大党历尽艰辛、缔造奇迹的“神奇密码”,淬炼学生的红色信仰,激发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引领学生将触动化为能动、把感动变成行动,引导学生珍惜与继承先辈们的精神财富和伟大遗志,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守正笃实,勇做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红色“后浪”。
(四)爱校荣校教育
将校史、院情教育融入到新生报到前的入学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好校史资源,多角度多层面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介绍专业概况、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就业情况等,让学生认识学校、认知学校文化和精神,了解学院、熟悉所学专业。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沉浸式体悟校史校情,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爱护学校公物,引领学生将爱国爱校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努力奋斗。深入挖掘校训、校歌中的红色教育元素,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与学术文化,持续深化知校、爱校、荣校教育。
(五)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以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为基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以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坚持教育培养和服务管理并重,使学生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国家安全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专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成国家认同。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国家安全教育影片等活动,围绕学生熟悉、普遍关注的国家安全各领域内容进行实地考察、自我反思,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媒体平台等,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实现国家安全知识传播常态化。在学校媒体平台建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专栏或在线学习窗口,结合入学教育、升旗仪式、军训、节日庆典、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七)海洋意识教育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蓝色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蓝色讲坛、课堂教学、蓝色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培育、“我身边的海洋”科普系列活动、海洋类社会实践等为载体,以加强海洋意识教育为根本追求,创设帮助学生亲近海洋、熟悉海洋、关心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教育情境,增强海洋强国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和海洋意识,厚植学生的海洋情怀,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海洋事业发展中,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贡献力量。
(八)工匠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专升本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促进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肯到基层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观。
(九)励志成才主题教育
从大学生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出的先进个人中选拔组成“海洋骄子”宣讲团,从学习、工作、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讲;组建“榜样引领·励志笃行”学风建设宣讲团,深入学生进行宣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优秀学生与广大同学之间搭建起了一个言传身教、沟通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快手等媒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宣传,大力弘扬“信念坚定、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甘于奉献”青年抗疫突击队志愿者品格。各学院要结合具体实际,扩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展现育人风采,提升育人效果。
(十)劳动教育
依托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清理、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等工作,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能力;组织和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教室等场所的绿化美化、卫生保洁以及志愿服务等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根据实际劳动需求,采取集中劳动和分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劳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一)勤俭节约教育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学生上好“勤俭节约的美德课”,举办“倡导节约生活,共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向学生发出“杜绝餐饮浪费,培养良好节约习惯,弘扬健康文明节俭”的倡议,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和校园宣传媒体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做爱粮节粮的示范者、引领者。通过开展“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十二)安全意识教育
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战伤应急救护训练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实践所学知识,提高逃生、救护能力。组织开展防诈骗、防传销教育和防火、防盗等安全指导,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校园贷”及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防范的教育和引导工作,积极开展常态化、丰富多彩的消费观、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线上知识问答活动,增强实验室安全维护意识。
(十三)规章制度教育
将规章制度教育延伸至新生报到阶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树立规矩意识。依托易班网络平台,开展规章制度答题活动,组织全体2025级学生进行规章制度考试,并进行规章制度学习优秀组织单位评选。
(十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结合新生特点和教育规律,邀请行业专家、创业校友、企业家、就业创业典型与学生见面交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就业创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为顺利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十五)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系要全力做好新生报到后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工作,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班级-寝室-个人”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心理辅导站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普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形式的广泛宣传,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应对能力,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学生或心理问题重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各类心理影响,做好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压力挑战。
(十六)图书馆入馆教育
组织图书馆入馆教育培训,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图书馆的环境,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及特点,熟悉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图书馆利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促进新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
七、工作要求
(一)科学管理,明确责任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提高认识,认真执行上级关于教育收费的有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不得擅自收费,不得强迫学生参加自愿参加的收费项目。要加强迎新期间的管理工作,任何进入校园的单位、人员及车辆要严格规范审批及管理程序。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统一部署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二)周密设计,精心组织
各部门、各系要周密设计本单位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组织人事部和学生处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系要统筹安排好新生入学教育,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于录取通知书发放、系统填报、新生报到、入学手续办理、军训、课堂学习、假期返乡等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全过程。倡导“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安全有序、方便快捷”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好迎新及入学教育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上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第一堂感恩课、第一堂心理课、第一堂实践课和第一堂安全课。
(三)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质量的工作,确保新生接待和入学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高度重视新生“绿色通道”工作,广泛挖掘资源,采用多种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群体学生提供资助帮扶,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顺利入学。
各有关单位、各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科生迎新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于8月22日前报送学生处。
应用技术学院校内接待组
负责人:李 洋 联系电话:85622818
邮 箱:atxsc@dlou.edu.cn
应用技术学院校外接待组
负责人:李 楠 联系电话:85622815
邮 箱:atxsc@dlou.edu.cn